非農就業數據NFP|非農是什麼?如何解讀?

  • Post last modified:2022-08-30
  • Reading time:5 mins read
  • Post category:白話經濟學

如果說FED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會考量什麼,那「就業率」和「物價」會是最主要考量。FED主要目標有二:1)最大化就業;2)穩定物價。就業數據有很多細節,最重要的兩個數據為「失業率」「非農就業數據」,從就業狀況調查(Employment Situation Summary)第一段就可以看出這兩個數據的重要性。非農就業數據(Non-Farm Payrolls),簡稱 非農 / NFP ,指美國非農業部門就業人口的增長,反映美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就業情況,是FED評估整體經濟現況、進而調整貨幣政策的重要指標。因此每月非農數據,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之一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ls.gov/news.release/empsit.nr0.htm

發布的時間?

除了市場假期造成的少數例外情況外,美國勞工統計局每個月第一個星期五的美東時間8:30am發佈就業狀況調查。除了公布上個月的數字,同時會修正前兩次公佈的非農就業數據,並給出最近三次數據的平均值。

就業數據統計來源

「失業率」和「非農就業數據」分別來自兩個月度調查:CPS和CES。

  • 失業率來自家戶調查中的 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(CPS)
  • 非農就業數據來自機構調查中的 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 survey (CES)

家戶調查

美國政府每年會進行100多份家戶調查(Household Surve),抽樣數約為60,000戶家庭,而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 (CPS) 是其中一份有關工作的調查。調查通常會在每月19號那周進行,而參考周就是指每月12號的那周。

CPS將每個 16 歲以上的人分類為勞動力(Labor force)或非勞動力(Not in the labor force)。勞動力包含就業中及失業中人口。

看CPS,主要就是看失業率和勞參率的變化。

失業率 = 失業人口 / 勞動人口。
勞動參與率 = 就業人口 / 勞動人口

就業人口(Employed)

  1. 如果在參考周為從事任何工作(包含農業)的有領薪的雇員
  2. 在自己的公司或自己的農場工作
  3. 在家族企業或農場無償工作至少 15 小時都視為就業人員
  4. 因疾病、惡劣天氣、假期、勞資糾紛或個人原因而暫時缺勤的人員

以上都會被視為就業人口。

失業人口(Unemployed)

如果符合以下所有標準,則被歸類為失業人員:

  1. 在參考周內沒有工作
  2. 當下是有能力上班的
  3. 在以參考周結束的前 4 周內曾積極尋找工作

被解雇且被期望召回的人(ex:留職停薪)也屬於失業人口。

值得注意的是,家庭調查的失業人口不代表領失業金的人。因為失業補助金的領取有上限,領完就不能再領,或是有些人已失業卻沒達到領取失業金的資格,因此觀察CPS的失業率準確度較高。

非勞動人口

勞動人口 = 就業人口 + 失業人口

未被歸類為勞動人口,就屬於非勞動力人口。

另外CPS還有包含一些人口統計等資訊,如:性別、年齡、膚色、任職產業、失業原因、待業時間等等。

一開始看到白人、黑人、拉丁裔、男性、女性等資料時,還在想是種族及性別歧視嗎?但仔細想想這些分組資料,更能讓政策制定者得知不同族群的狀況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ls.gov/news.release/empsit.nr0.htm

機構調查

機構調查(Establishment Survey)中的Current Employment Statistics survey (CES),則調查了約 131,000 家私人企業且非農業部門的公司,以及聯邦、州和地方等政府部門,共有約 670,000 個工作據點,有效樣本約佔 1 / 3 的非農就業崗位。

Payrolls中文是薪資單,因此全職、兼職、甚至是帶薪休假的人,這些「有被支薪的人」都算。且計算是以薪資單計算,身兼多職會被重複計算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ls.gov/news.release/empsit.nr0.htm

CES主要提供過去一個月新增或失去的工作數量(非農就業人數)、每周平均工時、每小時以及每周平均收入。平均工時和時薪變化也會是市場關注焦點,比如說:時薪變高→可支配所得增加→刺激消費→GDP好轉等。

資料來源:https://www.bls.gov/news.release/empsit.nr0.htm

看到這邊真的很想說,美國人好幸福。每周平均工時都約莫落在34.6~34.8小時間,等於一個禮拜只要工作4天+,平均時薪$32美元+,以匯率1:30換算約960元/時;台灣沒有公布每周的資料,但有每月的工時和薪資,將2022年6月各產業工時加總後平均,為41.4小時,一禮拜5天上好上滿,2022年最低時薪168元(一路發是吧),各產業平均薪資49,206元,平均時薪297.2元。默默地還是惋嘆了一下台灣人超強的耐性。



資料來源:https://statfy.mol.gov.tw/statistic_DB.aspx,整理:省錢一姊

家戶調查和機構調查的差異

家戶調查和機構調查的數據,並非一致,有時候趨勢還會不同調。

這兩個調查除了在本質和統計樣本上有些差異,其他差異包括:

  • 家戶調查包括農人、自營職業者,包括在自己成立但非登記的公司、無報酬的家族企業工人,這些群體被排除在機構調查外。
  • 家戶調查包括休無薪假的人。
  • 家戶調查年齡限制在 16 歲以上。
  • 家戶調查沒有重複計算,一個人就算有多份工作,也只計算一次;機構調查是以薪資單計算,一個人領有多份薪資單就會計算多次。

2022年7月的就業數據,這兩個調查就有很大差異,家戶調查是 177 K,機構調查是 528 K。市場多數是以因為兼職人數被重複計算解讀。

如何解讀NPF?

非農就業人數的月變化可以觀察短期新增就業的動能,經濟穩健時期,非農月增通常落在 150 ~ 200 K之間。失業率則代表長期就業市場的趨勢。失業率的變化幅度較小,即使是0.2%的漲跌也會被視為大幅的變動。

失業率是積極尋找工作的人,因此不想找工作的人會被算入非勞動力人口,因此失業率是否能真實表達就業狀況,也常被市場拿來討論。比如說2022年7月失業率下降,但非勞動人口增加 239K,退出勞動力市場的人增加。因此失業率出現下降,不代表就業形勢正在改善。

另外,從M平方這邊的圖表也可以看出,NFP和GDP成高度正相關,美國也有很多研究去探討NFP和經濟發展的關係,結論指向非農就業是一個可以衡量美國經濟發展的數據。

資料來源:財經M平方

非農以外的觀察數據

在非農發佈前,需要關注的其它資料包括:
• 每週失業率資料
• ADP就業資料的變化
• 每月ISM和PMI資料中的就業部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