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天在0050不斷創高,整個市場開始追捧ETF的時候,我被老爸和同事問,什麼ETF是什麼?我回:拜請Google大神不就有了,發現結果還真挺難懂。因此決定來白話解釋。
這篇會簡單說明
什麼是ETF?
ETF有那些投資類型?
原型和槓桿型ETF是什麼?
為什麼要投資ETF?
什麼是ETF?
根據證交所網站解釋:ETF原文為Exchange Traded Fund,分開來解釋就是「交易所Exchange + 被交易Traded + Fund基金」,可在交易所買賣的基金,中文翻為「指數股票型基金」。是一種由投信公司發行,追蹤、模擬或複製標的指數之績效表現,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開放式基金。
白話來說,ETF就是:
- 是一檔基金
- 追蹤特定指數
- 可以在集中市場交易
是一檔基金
ETF是一檔基金,所以由投信公司管理。什麼是基金?一群人把自己的錢,交給投信公司來投資,這筆「一群人的錢」表彰的憑證就是基金。
那什麼是投信公司?投信全名是「證券投資信託股份有限公司」,是一個特許的金融行業,進行募集資金、發行基金、管理基金的公司。最常聽到的就是元大投信(發行0050、0056的投信)。
既然ETF是一檔基金,也意味著募集的資金有第三方託管,錢不在投信公司手上,而是託管在某銀行的帳戶。因此不用擔心投信倒了,錢就沒了。但如果它所投資的一籃子股票中的某間公司倒了,這筆錢一樣是打水拋。
追蹤特定指數
ETF是「被動式基金」,所謂被動,指基金是追蹤某一個指數,指數怎麼跑,管理基金的經理人就「只是跟著」指數進出;主動式基金是管理它的經理人「決定」要買什麼標的、進出的價位多少。只是跟著 = 被動;自己決定 = 主動。因此ETF的經保費(經理費用、管理費用)會比一般基金的費用低的原因在這。
追蹤指數,指的是基金會買進該指數裡的成分股,所以ETF買的是「一籃子股票」。這也是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裡的概念,藉由買進ETF,一次持有多檔股票,分散風險。
可以在集中市場交易
ETF和一般基金不一樣的地方就在這裡,ETF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,用券商的下單系統,就可以在集中市場搓合買賣,不用透過銀行或代理商,再撥一層申購手續費。
所以有「可以買股票」的證券帳戶,就可以買ETF了。
ETF 投資的類型有哪些?
依照ETF投資的資產,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以下類別:
- 股票類:單一國家、區域型,或是全球型,也有各種產業類別的 ETF(電信、航運等)。
- 債券類:公債、投資級債券、高收益債、新興市場債、可轉債及通膨指數債券等。
- 匯率類:單一貨幣(美元、歐元等)或是一籃子貨幣等。
- 商品類:包括原油、黃金、白銀、農產品等原物料。
什麼是原型ETF?什麼是槓桿型ETF?
原型ETF是直接買進股票,因此可享有股票的配股配息,因此買進原型ETF可以領息,例如:0050、0056等。
槓桿型/反向型ETF,並未直接持有股票,是買進期貨或衍生性金融商品 ,達到槓桿或反向的目的,因為不會配息,報酬來自於買進賣出的價差。因為商品的設計,會有超漲超跌的情況,因此不建議長期持有,適合短期看多看空的時候進場。
要怎麼區分自己買的是原型還是槓桿型?看ETF名稱就知道。「元大台灣50反1」、「富邦上證正2」、「期元大S&P黃金正2」,這種名字裡面有反1、正2的就是槓桿型ETF。
為什麼要投資ETF?
指數型基金創辦人約翰.柏格曾說過:「如果你在大海中撈不到針,就把大海買下來!」,ETF 讓投資人不必耗神選股,只要看好某個市場,就可以買入並一次持有多檔股票。
根據美國標普公司2019年的報告,有90.46%的基金操盤人,15年來的投資績效都輸給大盤,而且15年後,只剩下4成的基金還活著。這意味著追蹤大盤的ETF,有9成以上的時間,報酬高於那些每天幫你看盤的基金經理人。
多數專業中的專業的基金經理人績效都輸給大盤了,因此,你有沒有專業無所謂,會不會技術分析無所謂,沒時間看盤也無所謂,只要會下單就好了。ETF很適合不會看盤、不懂個別產業、看不懂財報、沒有投資經驗的理財小白;當然,因為複利的效果,也適合想要長期持有看好某產業的投資人。